京都的灶神爺,錦天滿宮
我喜歡逛菜市場,更喜歡在裡頭享用美食。每回造訪京都,我都會去上個十來趟錦市場,從錦小路頭逛到路尾,再由路尾吃回路頭,是我在京都最喜歡的行程之一。
開業已有四百年的錦市場是一卷色彩斑斕的畫軸。 三百公尺長的小路上,陳列著當季最新鮮的魚肉、野菜、漬物、湯葉、佃煮、茶菓子和美味佳餚,讓人是目不暇給又食指大動,顧此失彼、好生忙碌。
就在這條錦繡之路的終點,四条通和新京極的鬧區間,錦天滿宮的纍纍燈籠高掛門柱之上,在一片繁華中無聲明滅。這間小小的神社見證了錦市場的從無到有,是京都廚房最盡職的灶神爺。
公元10世紀中,學問之神菅原道真身故後不久,以祂為祭神的錦天滿宮前身就出現在鴨川畔的六条河原。幾百年間,這座天滿宮屢經遷徙,終於在公元1587年搬到了現址。
不久之後,人們在錦天滿宮附近發現了豐沛的地下水源。在防腐技術匱乏的當時,錦小路的冷泉提供了生鮮食品絕佳的保存環境;一間間的魚舖肉店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嫩芽,在四百年後長成了欣欣向榮的『京之台所』,錦市場。
每到日暮時分,我總愛退至道旁,望著天滿宮的懸燈在遠方依序亮起;一盞盞的和紙燈籠,是商家顧客的心靈之光,也是照耀京都廚房的爐灶之神;靜靜抄錄著世間善惡、默默守護著錦市場的繁盛與昌隆。